(承接上文)我觉得对这个家庭来讲,这个老太太在某种程度还不属于孤独痛苦的人生晚年阶段,首先大女儿和女婿对这个老太太还是不错的,经常去探望这个老太太,小儿子对老太太都还是不错的,小女儿对老太太都还是不错的。首先这个故事背景我觉得要把他交代清楚,关键问题,老年人个人利益怎么保护,老年人的个人财产怎么安全的这个状态,这个案子给我了一个很深刻的印象,我觉得应该告诉社会、警示社会、提醒社会。
故事背景交代好了,这个故事的其中一个背景就是外孙逐步长大、独立生活,然后就衍生出后面比较精彩的片段,也就是说,这个外孙为了自己的利益动起外婆的房子的脑筋,首先他岁数大了,他要成家了,他要立业了,他要娶妻生子,这些需要一个窝给予他一个支撑,这是一个物质条件,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逃不了。这个外孙经常去看外婆,完了之后的话,看到外婆一个人独居生活,就开始动歪脑筋,就想怎么把外婆的这个房子“搞到手”,可以说“搞到手”这个字,也可以用“骗到手”这个字,也可以用“忽悠到手”这个词,等等。所使用的方法,他的手段,都是让老太太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手段。原来,他有的时候是跟亲妈妈住在一起,有的时候是跟亲爸爸住在一起,有的时候是在单位宿舍,有的时候是在外边,也就说他居无定所。当他看到外婆一个人独居的时候,他大脑里面逐步逐步的产生了要占有外婆的这个房子的念头,我想这个念头可能是逐步产生的,当然也可能是突然一下子产生的。为什么去把他讲这个念头是逐步逐步产生的呢?首先,他从部队回来以后,他没有马上去动外婆房子的脑筋。第二个,他回来以后,他虽然经常去看外婆,但是过了一两年后他也没有动这个脑筋。也就说他逐步去看外婆的过程当中,他发现外婆这个房子将来会有二个后果,一个是外婆岁数大了,将来肯定是要“走”的,那么“走了”以后这个房子归谁呢?这是第一个问题。那么第二个问题,你阿姨有房子住,你舅舅有房子住,妈妈嫁人了,爸爸娶妻了,唯独就是“我”没有房子住,那我是不是要解决房子的问题?在这个情况下,他经常去看外婆,同时他觉得外婆这个房子是他将来解决长期居住,“居者有其屋”以及婚姻大事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物质保障。
这个思想形成以后,他开始采取行动了,他第一步行动,他开始经常性的住到外婆家里去了,我来照顾外婆,我来陪外婆。这是他的第一步行动。然后他把自己替换衣服、生活用品带到外婆那里去。外婆也很高兴,我的外孙来陪我了,我本身是一个人生活,买菜啊,上下楼梯啊都很不方便,那么现在外孙来陪我,也不孤单了。我也有一个人陪我了,陪我说话了。外孙睡在我的房间里边,我也感到一种温馨,外孙的行为都给外婆带来很多物理上的连锁反应,外婆很高兴,精神状态也很好,饭也吃的多了,爬楼梯也爬的动了。因为什么呢?晚上外孙回来了,我要给他烧菜吃,这给外婆增加了她的活力和动力,外婆好像一下子小了十岁。上下楼梯也不累了,烧菜烧饭量数也多了。她脑子里面想着我要外孙烧饭,这是一种亲情,人的亲情的表现,上海人说的就是烧饭烧得很起劲,很卖力的。可以这样想,白天或者晚上,外婆看到外孙睡在身边,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喜爱,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状态,当然外婆不知道外孙还是有另一个意图。
这种生活状态,这种居住状况持续了几个月以后,外孙采取了第二步动作,也就是准备下手了,准备把外婆的房子落到自己手上。(未完待续......)
原创声明
该文章为作者的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,请联系作者,并在公众号醒目位置标明作者及出处。
就文章涉及的法律、道德、人性等探讨请与我们联系
网址:www.chenminglaw.com
邮箱:chenminglaw@hotmail.com
电话:021-66600017